当天晚上,柳姨就背着包袱带着自家夫君,先在方未沫这里落脚住下了。

丁家分了家,丁家大房要了房子和田地,丁永春的儿媳李氏恨二房分了不少银钱,当天就找茬非让二房搬出去。

幸亏方未沫住的地方还有个空房,那里原来是用来放杂物的房间,现在收拾一下,刚好可以凑合住一下。

柳姨对需要暂时住在外甥女这里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她又实在找不到别的地方落脚,方未沫却毫不在意这件事,她想的是另一件事。

一家人吃过晚饭后,方未沫便放下碗筷,神情郑重的道,“柳姨,姨夫,我们离开柳家村搬到别的地方去住吧。”这件事她其实已经在心里筹划很久了,如今终于说出来了。

此话一出,丁永志和柳姨都是一愣,忍不住转头看向她。

两人半晌没有说话,最后还是旁边坐着的柳叶就有些迟疑的问道,“沫姐儿,咱们可从来没离开过柳家村啊……”

方未沫却有些焦急的解释道,“姨娘,我不想去方府,而且姨夫的病在乡下治了这么多年也不见好,不如去江南看看,我听说江南人杰众多,一定有名医能看好姨夫的病。”

其实江南这个地方,也是她想了又想的地方,如今大周朝除了长安,便只有江南比较繁华了,她虽然前世没有去过江南,若是让她在长安和江南里选,她也一定要选江南的。

前世的阴影犹在脑中浮现,她只希望这辈子都不要再踏足长安一步,远离长安的一切纷争。

丁永志本就是个秀才,这些年因为生了病,在村里治了好多年也不见好,每日郁郁寡欢,一朝从人人追捧的少年天才,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心中苦闷早就积压已久,如今一听方未沫这样说,竟然有豁然开朗之意,重新点燃了希望,一时间眼睛就亮了。

方未沫见姨夫神情松动,便知道他动摇了,于是立刻转头对坐着的柳姨道,“姨娘和我都会刺绣,江南那边的绸缎绣坊发达,大到衣裳,小到帕子都需要会绣工的绣娘,我们到那里去怎么样也能混上一口饭吃。”

被外甥女这样一说,柳姨也忍不住对江南升起了向往,若是去江南真的能治好夫君的病……

柳姨这般想着忍不住看向丁永志,丁永志眼中也浮现纠结复杂之色,他虽然很想治好病,但是若是就这样离开柳家村,日后就再也没有安身立命的地方了,前途迷茫道阻且长,当真不是能随便下决定的事情。

“咳咳咳……”丁永志忍不住低声咳嗽了起来,然后才皱着眉沉声道,“沫姐儿说的话也不无道理,但是这事还得从长计议。”

方未沫心里焦急,却也知道,这事还得丁永志这个一家之主来做决定,若是出行家里没个男人,还真的不行,所以只能先暂时点头作罢。

当天晚上,柳姨夫妇便一夜未眠,想了一整夜。

丁永志实在是太想能治好病了,他已经在这乡下吃了二十年的药,身体却始终没有好转,想来这偏僻的乡下也实在没什么高明的医生,若是再这样蹉跎下去,他有种预感,自己将会命不久矣。

若是自己死了,柳娘一个弱质女流,膝下没有儿子,在柳家村也会没有立足之地,日子肯定过不下去,还不如破釜沉舟去江南,赌上一赌!

丁永志一颗心顿时就安定了下来,而躺在他身边的柳叶,一颗心又何尝不是纠结万分。

沫姐儿的生父固然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但是却根本没来看这个亲生闺女一眼,想来肯定是没有把她放在眼里,沫姐儿以后跟着自己,她肯定要给她找个好夫婿,可这柳家村的人,明里暗里都知道沫姐儿是个外室女,平时就瞧不起她们母女,怎么可能有好人家娶她。

江南地方好,又离柳家村远,没人知道她们底细,沫姐儿日后也能找个好人家嫁了,不会被外室女的身份拖累一辈子。

两夫妻都想明白了,两颗心落了地,竟然睡上了这段日子里最美的一觉。

对比于隔壁柳姨两夫妇,方未沫却是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日早早的就起来了,收拾柴禾打算做早饭。

她正熬粥的时候,柳姨也从屋子里出来,见自家外甥女居然在亲自做饭,当即便上前去搭把手帮忙,一边抢过她手里的活计,一边低声道,“沫姐儿,你这手指是要用来做精细的刺绣活计,怎么能干这种粗活,到时候把手指磨粗了,可就没法刺绣了。”

见柳姨这样说,方未沫忍不住拉着柳姨的手,嗔怪的说到道,“姨娘这样说我,怎么不想想自己也是绣娘,我做饭会弄粗手,姨娘又何尝不是呢?”

柳姨听了方未沫这话,心间顿时一股暖流涌动,她伸手轻轻的摸了摸方未沫的头顶, 笑着道,“姨娘早就习惯了,再说姨娘刺绣的手艺也就练到这样了,我们沫姐儿可才刚刚开始呢,以后的日子长着呢。”

做好早饭后,一家人吃完过后,丁永志让柳叶把分家时得来的银钱拿出来,自己则在那儿看了半天,略微有些愁眉不展,方未沫见姨夫这般神态,就知道他已经有所意动,于是立刻将上次的十三两银子全都拿了出来,一一摊开放在丁永志的面前。

“姨夫,这些是我和我娘这么多年来攒的银钱,全都给姨夫留着当做我们去江南的盘缠吧。”

十三两在许多富裕家庭来看,不过是半个月的用度,但是对于乡下农户而言,却足以让一家三口省吃俭用的用上一整年了。

“沫姐儿…这是你的体己钱,我不能拿。”丁永志知道有了沫姐儿这钱,他们手头上就能更宽裕,但是他好歹也是读过圣贤书的秀才,怎么能拿她一个孤女的银钱。

方未沫本来拿出来也是想试试这位姨夫的态度,如今见他即使缺银钱,却还能保持君子之风,倒是忍不住对他高看了几眼。

于是便将那十三两银钱分毫不差的塞进了旁边的柳叶手里,脸上则笑着道,“既然姨夫不要,那沫儿年岁尚小,怕拿不住这么多银钱,便让柳姨代为保管吧。”


"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