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先生来时为何会觉得朕一定会答应先生的"削武"之策呢?”太安帝有些好奇,北离皇朝以武立国,甚至算得上是这江湖之中最大的武林世家,一般人是万万想不到皇家有“削武”这样的心思的。

“终究是——成也武功,败也武功!所谓“权力”,权与力是万万不可分开的,可这武功,便是那将“权”与“力”分开的最大的变数!”

“萧氏皇族能保证自己的每一代都能够武运昌隆吗?”李无阴回答。

“鬼谷子!请注意你同陛下说话的态度!我萧氏皇朝,坐拥天下,富有四海,不过是些兴起于草莽的武者,又怎样动摇我萧氏王朝的根本呢?”浊清大监不爽这鬼谷子以这种态度对陛下说话,当下斥责于他。

“哦,那敢问浊清公公,那“天下无双城”又是怎么回事呢?你口中那些兴起于草莽的武者,可是意指那“天下无双”的哟!

是,浊清公公可以解释那些不过是不通文墨的草根武者想要追求武艺天下无双罢了。

可有谁能保证在那天下无双之城发展之后,不会有文武双全之人想要问鼎这“天下无双”的龙位呢?”

“而与那“天下无双之城”相似的江湖势力又何其之多,岭南温家,江南雷家还有那唐家,江湖多的是那心怀鬼胎的武林世家。

武力滋长了他们不必要的傲慢与野望,在他们的本土势力范围之内,皇权会比世家的话好使吗?想来不会吧,在下可听说官府行事有时都要仰仗他们的鼻息的哟。”

“正是因为武功,那些由此而获得武“力”之人分化了皇权,陛下还能保证若干年之后北离皇族与北离国祚绵延不绝吗?”

“在下在来天启城的路上,“北离八公子”的名号可谓是声名远扬,萧若风皇子似乎也是其中的一员呢!

想来陛下也有些不满吧!在下曾听闻若风皇子天资纵横,仁义无双,是最有望克继大统之人,可如今却与这些世家弟子联系的如此紧密。

这些少年朗年少意气,自以为是意气相投,共同仗剑天涯,逍遥天下,令人羡慕。

可又有谁能知道这后面会不会是那些世家大族在背后推手呢?

陛下您说,这些世家大族,有没有心思——插手皇权争夺呢——而皇族中人——似王爷,候爷这些贵人又是铁板一块吗?”

李无阴以微微一笑结束了话语,浊清公公若有所思,皇帝则是沉默不语,只有一位浊森公公被李无阴的话语惊得目瞪口呆。

皇帝陛下与浊清大监几乎是默认的反应让他不由得对眼下北离皇朝错综复杂的局面感到脊背发凉,浮于表面国泰民安的北离背后竟也这般暗潮汹涌。

“说完这些江湖世家,我再来讲讲我北离子民。”李无阴一改先前的嬉笑,神色变得专业而又肃穆,连那在他面前的皇帝都因此觉得屋内的温度降了几分。

“敢问陛下,我北离皇朝疆土之内,百姓一共几何?”李无阴问道。

“我北离皇朝于乱世之中开国,如今修身养息数年,据各地官府呈上来的数据来看,百姓人口总数大概在5,000万人左右。”浊清公公马上代替皇帝回答了李无阴的问题。毕竟以皇帝的尊严,是不能让面前的这家伙一问,皇帝就一答的。

“浊清公公真不愧为“大监”,民生情况竟烂熟于心,随口便来。”李无阴夸赞了浊清一句。

“那敢问浊清公公,在这么大的百姓基数之中,习武之人又占了多少呢?”李吴阴接着又问了一句。

“即使算上王朝疆域内粗通武艺,会耍几套把式样子货的人,想来也不会超过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一。”浊清公公回答了李无阴的问题。

李无阴心想这浊清是当真有几分东西的,这家伙对国事民生如此通透,想来也是皇帝身边最为亲近之人了。

“既然习武有那么多好处,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高来高去,仗剑天涯,逍遥天下,那为什么天下的老百姓不都去习武呢?是因为他们不想吗?”李无阴发问道。

“自是因为习武所耗颇丰,非家境殷实者无法支持。”浊森公公见浊清公公与皇帝陛下都在沉默,连忙回答了这个问题。

“浊森公公所言甚是。”李无阴向他投了一个你回答对了的眼神。

“陛下一定会疑惑为何在下一个武者出身之人会有“削武”这般的谋划呢?”还不待皇帝说些什么,李吴阴又继续解释起来。

“我三岁那年,有三个武者因为习武的耗费,屠了在下所在之村的所有人,而在下则有些运道,幸免于难……”

“从那时起!在下便知道——这武者乃是天下之毒瘤——他们不事生产,不事农桑,整日就知道争勇斗狠,打打杀杀,稍微有些志向的,不过也只是为了突破更高的境界——皆于国事无益!

可武者非但空有武力而全无生产力不说,还加重了普通百姓的劳作——

习武之人想要武道有所精进所耗颇丰,一位不入流的习武之人仅仅打熬筋骨与力气的耗费就需要数位农户不吃不喝,夜以继日地从事生产——等武道有所突破,这种花费更是大幅提升。

家境不富裕不能支持其修行的武者,大家猜猜他们会怎么做呢?”

“自是像我三岁那年的那三个畜生一般,去劫掠那些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

他们可是身怀武功的上等人啊,怎么可能会去做挖田种地这种下等人才做的活呢?习了武功就该策马江湖才对,钱财不够,杀别人的富济自己的贫不就行了?”李无阴缓缓说道。

可任谁也能听到他的话语中潜藏的滔天怒火。
"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