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医馆》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李在隅复生的故事,看点十足。《平安医馆》这本连载中李在隅,双男主,古代言情小说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节第15章 第十五章,已经写了3.6万字,喜欢看双男主,古代言情 而且是李在隅,双男主,古代言情大佬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一、作品介绍

《平安医馆》小说是网络作者火尽烬的倾心力作,主角是李在隅复生。主要讲述了:李在隅,小字:平安。小字是他娘亲取的,意在希望他这一生平平安安。后来,娘亲没了,香消玉殒于这堆金积玉的李府里。 复生对他说,公子莫怕,有复生在必不叫别人害你。可是复生食言了 ,明明一起逃出去的,却偏偏又将他送回来。李在隅听下人说,当时复生可得了五十两的赏钱呢,还有人说复生拿了钱回了老家娶媳妇儿去了。...

二、书友评价

作者大大的书籍还在推荐中,读者很喜欢这本书,但是还没有评价哦!

三、热门章节

第1章 第一章

第2章 第二章

第3章 第三章

四、作品试读

李平治得了闲了就带着儿女们去自家药田,人手一本自家编写的《药草集论》,他想要亲身教导子女们,对着自家的药田,拿着自己的草药集,更直接地接触草药的本身。毕竟家大业大,总要培养出一个出色的继承人。李平治只讲一些不常见的草药各自的属性和功能,遇到熟识的极易辨认的还要考查他们一番。每次问到李在隅他都对答如流,李平治十分满意。在李平治心里无论是嫡子嫡女还是庶子庶女,只要能荣耀门楣的就行。

这李平治虽是风流至极,自从李在隅在年夜宴上一鸣惊人,他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上有些不妥。这李家的家业以后是要交到自己孩子手里,嫡子若有优秀的庶子做帮手,那李家则可长盛不衰。

一连三日,李平治都带着李在隅他们在药田上学习,他说休沐期满要先回家去,留着几人在这里好生学习,等回去了就要考考他们。大房的公子姑娘要学,二房李庭轩和他的亲妹李素馨也要学,李在隅肯定是必考之内,。李毅程年纪大些,记东西比其他兄弟姐妹要快一些,李庭轩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每次回去后都要李在隅给他口述记下来。

因此,在李平治后两日问到李庭轩的时候他总能答得上来,

庄上有一位姓周的老中医,年轻时在老太爷身边服侍,学得一手好医术,老太爷惜才,特让他脱了贱籍。这位周老中医很感激老太爷的恩德,便求老太爷来到庄上帮忙打理药田,那周管事便是他的儿子。李平治见了这位老中医都要尊称一声‘周先生’。李平治走了就请周先生看管孩子们的学业,一连十日的课业叫他们三人头疼不已。那周先生比家里的夫子还要严厉,背不出来就要打,还要罚抄。姑娘们每日只上半天课就可以了,而他们三人则每日要上一整天,大公子李毅程年纪稍长一些,悟性好,又十分的稳重,经常得到夫子的称赞,夸他将来必定是年少有成。比较之下李庭轩就逊色许多,有时候病例记不住要罚抄,背不出药理挨板子,李在隅年纪小,周先生抽查总能快速答出来,对他稍微放纵些。因着这些比较,李庭轩还和李在隅还大吵了一架。任谁总在众人的目光中被人比来比去,要是好的心情会格外舒畅,关键是被比下去的免不了有些让人难堪烦躁。

一次,周先生提问李庭轩时,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周先生又叫了李在隅,李在隅答出来了,当即,周先生哼了一声,李庭轩当时就脸红了,羞愧难当。李庭轩散了学跟李在隅说,最后几日父亲安排他去找周先生补习功课,他知道了李庭轩比其他兄弟落后些,所以他要好好温习功课,暂时不和李在隅一起去玩了。

李平治来信告诉周先生,剩下的几天让孩子们在庄上自由的玩一玩,也不能一直拘着他们学习。

晚上,李在隅很气闷问复生道:“复生哥哥,我三哥好像不开心?”

复生说:“你明知故问。”

“我是怕挨板子,周先生打人很疼的。”李在隅回想起那次复生帮他写了作业,被周先生看出来了,好好地挨了一顿打,两只手都肿了,家里夫子训诫却没有如此厉害的。

复生笑道:“那就是三公子自己的事情了。”

“我也想与他共苦,可是我实在受不了那板子。”李在隅一想起周先生的板子就想揉一揉手。

复生问:“公子不必担心,三公子说了这几日要跟着周先生学习。”

“我知道,三哥对我那么好,我想他开心些。”李在隅在床上打滚。

“不知道爹什么时候接我们回去,我想娘了,复生。”李在隅翻了个身,将脸埋进了被褥里。

复生走过来,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背说:“大公子只一个月的假,到时候咱们跟着回去就行。”

李在隅抬起头,抓住复生的手说:“对哦,我怎么没想到。”

“那你有没有想到晚饭吃什么?”复生抽出手,将李在隅的鞋子拿过来。

“嬷嬷做什么吃什么呗。”李在隅在吃这方面是极好养活的,三房各住各的小院儿,每个院里也拨了做饭洒扫的仆人。这边的乡村野味让李在隅吃的喜欢。

“快别躺着了,起来吃饭,嬷嬷在你打滚的时候就来喊开饭了。”复生见李在隅一动不动地躺着,只好两只手穿过他的腋下将他抱了起来。李在隅像小时候一样环着复生的脖颈,将头歪靠在他的肩上,“复生哥哥帮我穿鞋鞋~”

复生听着李在隅撒娇,笑着在他的屁股上打了一巴掌,“小平安,你现在是七岁,不是三岁。”

“我现在就是三岁的小~平安啊,要哥哥抱抱。”说着李在隅还拱了拱头。

复生低声道:“调皮。”

复生无奈极了,为李在隅穿好鞋子,净了手,丫鬟们摆好了饭菜便退下了。李在隅从小就讨厌他吃饭的时候有人在一边帮他布菜,一顿饭吃的很不舒心。在大太太那边三年,硬生生地忍了三年。复生是个例外,打李在隅能记住事的时候,复生就给他喂饭,直到他三岁。方姨娘说,李在隅小时候闹腾的要命,总是不好好吃饭,一会要哭一会要抱,一顿饭吃的嬷嬷们头疼。有一次吃罢早饭的时候,方姨娘叫来复生去采买,嬷嬷怀里的李在隅看着复生咯咯地笑起来。嬷嬷正在给一岁多的娃娃喂饭,奈何这小娃娃一点也不配合。复生拿了银钱就要走,李在隅哇的一声大哭起来,那声音很是有劲儿,可不像一个没吃早饭的孩子。复生听见了李在隅的哭声就回头来看他,李在隅渐渐不哭了,复生一走他就哭,嬷嬷说:“复生你抱会小公子,我去换一碗热的蛋羹。”

复生抱着他,他也不哭了,黑溜溜的大眼睛盯着复生看,又笑起来了。嬷嬷看到了说,“看来小公子很喜欢你。”嬷嬷抱过李在隅,又要开始喂饭,李在隅头一扭就是不吃,复生说:“嬷嬷叫我试试吧。”

就这样嬷嬷抱着李在隅,复生将这蛋羹一勺一勺地给他喂完了。从此,复生就多了一件差事,给公子喂饭。神奇的是只要是复生喂饭的时候,李在隅就出奇的听话,嬷嬷每次看到李在隅在复生给李在隅喂饭就会不禁的感慨:果然这孩子与小公子有缘分啊。

有缘分的主仆二人正在享受着晚饭的乐趣。

“这菜做得真好吃,复生,以后还有机会来吗?”

“有。”复生说。

“你怎么那么肯定呀。”李在隅认真地问。

“喝了这碗鱼汤你就知道了。”复生给李在隅盛了一小碗鱼汤。

就在这时,李在隅忽然想到了什么,他对复生神秘一笑,说:“我想到办法了。”

“什么什么办法?”

“让我三哥哥开心的办法。”李在隅胸有成竹地回答。

小说《平安医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