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推的小说名字叫做《一城一夜一江湖》,是一本十分耐读的妈妈咪啊,职场婚恋,现代言情作品,围绕着主角妈妈咪啊之间的故事所展开的,作者是金文丰。《一城一夜一江湖》小说连载中,最新章节第12章 翻滚吧,老不,作者目前已经写了3.9万字。

一、作品介绍

《一城一夜一江湖》小说是网络作者金文丰的倾心力作,主角是妈妈咪啊。主要讲述了:准幼师罄笔难书的夜场传奇…20多年的时间线,以第一视角用许多真实的故事讲述夜场生活的跌宕起伏、光怪陆离以及众生群像。这里有你、有我、有他她…...

二、书友评价

作者大大的书籍还在推荐中,读者很喜欢这本书,但是还没有评价哦!

三、热门章节

第1章 回归主流

第2章 遛男友的小样

第三章 风月不夜村

四、作品试读

我来自云巅市近郊的一个小山村,依山傍水,自然风光非常秀美,却是秉承了当年大多数山村的通病――落后贫穷。随着城市的大发展,如今已经开发成不太著名的的山区旅游景点。

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种植着十几亩果树,但好在都读过书、识字,父亲更是凭借着一本破烂不堪的土方偏方的小册子成为村里的赤脚医生,在村里也算是一个人物。

给村民看个头痛脑热、腹泻虫咬的基本都是手到病除,因为都是乡里乡亲的,诊费、药费给多给少的全凭心意,真困难的拿俩鸡蛋、一把青菜的也是笑纳不谢的。所以也收获了村民们的尊重和爱戴。

我和弟弟自小的生活就比其他的小伙伴富足,在父母的重视下,我俩都在镇里的学校读书。弟弟非常争气,考上市里的一中。

在我初二那年,一个不速之客的造访改变了我们一家,乃至全村人的平静生活。我叫他表叔,父亲的远房亲戚,市里来的。

在家里厮混了几天,美其名曰“考察投资”,好客的父母杀鸡宰鸭热情款待着。后来更是劝说父亲,租下了家里的果园,扩大了里面的水塘,养起了当时非常热门的牛蛙。

爸妈自此开始了安逸的包租公生活,闲不下的他们还会去牛蛙场打点短工补贴家用,家里的生活似乎也在向着小康迈进了,成了邻里艳羡的人家。

第一年的养殖便收到了不菲的回报,据说表叔狠赚了一大笔。年前便和父亲张罗着在我家的小院摆上流水席,宴请村里的干部和帮忙或相与的村民,好酒好菜还带着好烟,浑然一副暴发户模样。

酒席从黄昏一直吃到了入夜,粗犷的村汉们一直都在拼酒,我都跑了小卖部好几趟,几乎搬空了它的存货。不胜酒水的或扶或扛都带走了,而发酒疯的也被家里的妇人骂骂咧咧拽回家了。留下的十来人都是酒量极好的,正在吆五喝六的吹牛打屁。

忽然,有人嚷嚷着提议一起去市里唱歌,众人便是群情激奋。看来,不管哪个年代都一样,饱暖思婬欲。这时,刚被众人吹捧到飘飘然、忘乎所以的表叔大声道:“一帮五音不全的糙老爷们唱什么歌,我带你们去一个更好玩的地方。”表叔一脸的猥琐、放荡,众人也是秒懂,又是一通马屁轰轰。

话说,世纪之交的云巅还没有真正的KTV,还停留在电视机+影碟机+功放机再加上两把带线话筒的时代。那时候叫“歌厅”,也是一个极时髦的存在。歌曲却是少得可怜,几张VCD、几首歌反反复复,还得自己上手操作换片。

当时,村里最豪横也最败家的村长独子-来福,最爱带上一帮同龄人去市里唱歌。表妹小芸也是发烧友,总会拉我结伴同行。一伙青涩少年蹬上自行车组成车队,天一黑便出发,一路上也是兴奋的放声歌唱,总能引来路人们的注目与笑骂。那个年代,娱乐很少,快乐很简单!

歌厅是按时间计费的,记得是一小时80元,这在当时也是一笔让常人望而却步的消费,自然都是村长少爷买单了。来福自诩“乡村歌王”,自信也好出风头。因为是金主,开始总会霸着话筒不放,唱嗨了总爱吼一嗓子“掌声在哪里。”只有等到他声音嘶哑了,其他人才有机会上场。

许多年后,在KTV遇上来福,当年的歌唱达人已不再拿麦了,也不再“不羁放纵爱自由”了,只会静静地听歌、喝酒。播放《老男孩》时,我分明还看到他背过身去抹了一把眼眶,应该是那句“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触动了他心底的柔软吧!

言归正传,一伙人在表叔的煽动下面红耳赤的挤上了表叔刚买的二手面包车。父亲本来是不去了,无奈表叔称醉让他帮忙管理晚上的财务。接过鼓鼓囊囊的手包,父亲无奈的应下了,而我刚好要给市里的小姑送点年货,便一起坐上从村书记家借来的桑塔纳。

到了目的地,竟是市里唯一的夜总会,叫“花样年华”,也是那时候能真正称得上“夜店”的存在。透过车窗看去,外观像极了电视剧《上海滩》里的场景。一伙人欢呼雀跃着,在表叔带领下昂头挺胸鱼贯而入。叮嘱了父亲少喝酒后,我便提上年货离开了,小姑家离的不远。

夜店旁边停放着一排排小轿车,目测至少有三十辆以上。这种规模在当时的云巅是极少见的,那还是两轮的自行车和三轮的拖拉机称王称霸的年代。四轮的,基本上是公家和那一小撮先富起来人们的专属品。这家店传说中的“销金窟”名号果然不假。

一边陪着表妹看《天龙八部》,一边听着一旁处理年货小姑的阵阵埋怨:“你爸真是的,那种地方也敢去。”“那里什么人都有,也不怕出事。”“万一公安检查怎么办?”“你姑丈要敢去的话,看我不打断他的腿。”…旁边帮忙的姑丈无辜挨训,也是无奈的摇摇头。

诚然,小姑的埋怨并不是空穴来风。那时候,安分守己的草民们,包括我,对于夜场的认知就停留在电视剧的情节中。而那时候的电视剧也是作怪,一旦出现夜总会的场景便有坏事发生,甚至还会出现儿童不宜的画面。想想也是正常,现在的夜场都是饱受非议的,更别说是在那个孤陋寡闻的年代了。

第二集的片尾曲响起,我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忐忑了。谢绝了小姑的陪同,我加快了脚步。站到门口,迎着站立两旁旗袍女奇怪的眼神,我迟疑了一下,扔下一句:“我找人。”便低头往里闯。

一股怪异的味道扑面而来,混杂着烟、酒和刺鼻的香水味。这是一个大厅,跟电视剧里的场景是一样的。这时,舞台上正在走秀表演。台上旗袍或晚装女们卖力的大幅度扭腰摇胯、搔首弄姿,台下一片轻浮、放荡的叫好声,服务员们则是忙着将一人高的花篮不断地往台上搬…

表叔他们在舞台的左侧,俱是津津有味地盯着台上,有几个还搂着女子。看到父亲时,我不禁扑哧一笑。此时,他正尴尬的躲避着身边女子喂到嘴边的水果,怀里却是紧紧抱着装满人民币的手包,很是狼狈的样子。应该是那个手包引起女子的注意,才有了这样的讨好吧!

我快走几步,父亲也看到我了,猛地站起后便是尴尬的挠头。随即,过去跟表叔耳语了几句,把手包往他手里一塞,拉着我便往外走。

说好去小姑家借自行车回家后,父亲闷头走路,像是一个做了坏事的孩子。我努力憋着笑,不料父亲忽然一句话让我再也忍不住了,他说:“回去别告诉你妈啊!”

拿车时,父亲低着头又是被泼辣的小姑好一通数落。

这晚的经历,应该就是当年夜场的真实写照了。那是富人们、贵人们来去自如的天堂,却是绝大多数普通人不明就理的神秘之境。好在,再过两年,随着KTV的兴起,夜场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了…

表叔显然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捞了第一桶金便不淡定了。第二年开春便草草结束了牛蛙养殖,转战利润更高的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成本极高,回报更是丰厚。种苗金贵,饲料也是极贵,养尊处优的。表叔说服了父亲用场子的租金入了股,又在村里大规模招起了帮工。

村里人听说了,有点闲钱的也坐不住了,都快把我家的门槛踩烂了,都来托父亲说情在甲鱼场入股。表叔也是乐于有人一起分担风险,毕竟高回报也意味着高风险,便是来者不拒,更是利用入股的资金扩大了养殖规模。

表叔干脆就让父亲管起了财务收支,第一期甲鱼出栏极好,血赚。那会,家里天天来往着领到红利,做着发财梦脸上洋溢欢笑的村人。那时的村人都是发自肺腑地尊重着表叔和父亲,俨然把他们当成了财神爷,递个烟都是点着头哈着腰。

当时刚刚初中毕业的我都想回家帮工了,手头变得宽裕的父亲大手一挥给我报读了市里职校的幼师专业,这在那会可是大热门,学费极高。他计划着让我学成后,在村子里办个幼儿园。

天有不测风云,第二期养殖一入冬就出事了。一场疫病席卷了整个养殖场,因为市里缺乏甲鱼养殖的技术人才,等到表叔花重金从外省找来技术员,场子里已是横“尸”遍野了。

我听说后赶到养殖场,只见表叔正被一群激动的村民围住,点头哈腰派着烟不停的解释着。而父亲蹲在塘边闷头抽烟,一脸落寞无助的看着工人清理塘里的死甲鱼。

目送着两辆拖拉机吐着黑烟一前一后拉着满斗的死甲鱼离去,我知道这一次必定是血本无归,无法善了了。

这时,我最心疼的是父亲,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毕竟表叔算是他引路的,也是他促成了村民们的投资。虽说投资有赚有赔,但是一辈子在土里刨食,缺乏文化教育的多数村民不会理解,赚了皆大欢喜,赔了就是苦大仇深。

我过去拍了拍父亲的肩膀,父亲回头看是我也只是摇了摇头,眼神里满是落寞与自责。我冲着表叔的方向努努嘴,父亲会意的点点头又是埋头抽烟。这是我们父女多年的默契,也是独有的交流方式,懂的都懂,因为这个时候再多的安慰的言语也是苍白无益的。

父亲高二辍学,算是村里的知识分子了。在他们那个书籍匮乏的年代,他最大的乐趣就是骑上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去市里的图书馆看书、借书。那会,别人讲究的是饱读诗书,而父亲却是饱读杂书,特别是历史书,他讲究的是以史为鉴,这爱好也让我和弟弟受益匪浅。

我们的童年和少年同样也匮乏书籍和影视,所以父亲在闲遐时总愿意绘声绘色地给我俩讲述历史故事和名人轶事。这样不但为我们开拓了认知与视野,更让我们在小朋友圈里有了许多谈资,收获了尊重和友谊。父亲的故事成了我和弟弟小时候最好的娱乐生活。

第二天,一个重磅消息引爆了整条村子,表叔跑路了,或者说逃避了。大哥大关机,CALL机也不回。整条村子通传了消息后,顿时哀鸿遍野、骂声连片。

小说《一城一夜一江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