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处有青山》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易年的故事,看点十足。《归处有青山》这本连载中易年,奇幻仙侠,玄幻小说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节第116章 城东树林雨夜里的黑气与红光,已经写了37.3万字,喜欢看奇幻仙侠,玄幻 而且是易年,奇幻仙侠,玄幻大佬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一、作品介绍

《归处有青山》小说是网络作者擎天小手的倾心力作,主角是易年。主要讲述了:一元初始万象明,   无道无修尽长生。   苍天应许众生意,   半卷无字太玄经… 一个来自青山的少年,身怀绝技,走出青山… 没有使命负担,行于天下,只为寻一人…...

二、书友评价

作者大大的书籍还在推荐中,读者很喜欢这本书,但是还没有评价哦!

三、热门章节

第43章 有些尴尬的聊天

第44章 不用问

第45章 有女龙桃

第46章 好人,两个

第47章 少年又传书

四、作品试读

章若愚背起竹篓,没有丝毫的难色,这魁梧的身材没白长,易年说他蛮牛力气,倒是也没说错。

易年回屋又收拾了点东西,便走了出去。

两人和老人告别,一前一后出了院门,并排走在那刚好两人通行的山间小路上。

一高一矮,一壮一瘦。

一个大大的竹篓,散出淡淡的药草香气。

迎着晨阳,两个身影有说有笑的,慢慢的消失在山谷的小路之上。

两人的脚程不慢,不多时,便来到了青山镇。

在张二爷家留了几副解毒的草药,又去李老歪家看了看李二的情况,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路过村中那棵众人经常闲聊的大树之下,此时没什么人,想来都已经上地干活去了吧。

两人在树下稍作休息,闲聊这一年的过往,易年也打听打听小愚这婚后的生活。

章若愚的家易年去过几次。

每次行医采药或者置办用物的时候,路过时都会去看看。

知道这个发小家中妻子勤劳贤惠,感叹道,这个小子真的是好福气。

娶了个漂亮的媳妇,家里的日子过的也算富裕,也打心底里替他高兴。

想着初见章若愚时的样子,不禁有些欣慰,这小子现在算是过来了。

休息片刻后,又开始了送药之行。

周边数个村子,两人用了半晌光景,只差眼前的这一个了。

出门时章若愚身上背着的大竹篓里满满的药材。

此时已经所剩无几。

而竹篓,也不知何时,

来到了易年的背上。

到了村口,易年停下脚步对章若愚说道:

“晌午了,你先回去给师傅做饭吧,他老人家可是想你做的饭菜好久了。

剩下的这个村子我自己去送,正好也去看看你说的害了疯病的那人现在如何。

要是需要瞧病的话,不知会耽搁多久。”

“嗯,那我先回去,你要是忙完了也早些回来,饭菜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章若愚说完,与易年挥手告别,快步的沿着乡间的小路,向着青山的方向走去。

独自一人进得村来,寻到了村长家。

村长见易年前来,口里喊着小神医,放下手中才刚刚端起的碗筷,快步前来迎接,

易年忙说着不用,就是来送些药材,您先吃饭,这干了一上午的农活,快些吃饭好好休息一会。

说完,放下药材,简单的交代了几句,又问了问那得了疯病的人家住哪。

得了地址,忙和村长告了别,向着那家走去,村长见状也不好多留,把易年送出门口,站了一会。

见易年走远,回了屋。

不多时,易年来到了那家,敲了敲门,没什么反应。

又轻喊了几声,依旧不见门开。

便轻轻推了推门,没有推开,

想来是里面反锁上了。

移了几步,走到土墙边,往里望了望,

看见一个年约四十的汉子,衣衫不整,面容憔悴。

脏兮兮的衣服上,不知是粘上了什么,头发甚是凌乱。

此时正坐在院中井口旁,怔怔出神。

易年距那人虽远,可是自小耳力异于常人。

能听得见那人嘴里好像还嘟囔着什么,听得见声音,却不知所说为何。

易年放下竹篓,轻身跳入院中,来到那人身前,轻喊了一声,喂。

而就在此时,那人看见易年突然出现在身前。

原本呆滞的目光和脸上木讷的神色瞬间变换,惊恐的大声叫着,

连连后退,仿佛见了鬼一般。

这人不动还好,可随着突然的情绪变化。

身体也跟着不协调起来,往后退的途中,也不知后路。

险些掉入井中,易年眼疾手快,腾身而起,抓住了那人的手腕。

稍加用力,把那人从掉进了半个身子的井口拉出。

上来之后还是在大吼大叫,仿佛眼前的易年是什么洪水猛兽一般。

易年抓着那人的手腕也没有松开,脸上露出和善的笑容,嘴里温柔的说着:

“别怕,别怕,我是来给你看病的,不是坏人,”

此时的易年就像哄小孩子一样,轻声细语的安慰着眼前的疯人。

比成年男子稍小一些就被章若愚叫成女人手的小手。

抓着那人满是泥土与汗液混着的手腕,没有任何想要松开的意思。

一黑一白两只手就这么疆着,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看着好像易年那白净的手,把这疯人的污黑手腕好像染白了一丝,也可能是这晌午的阳光耀眼。

让人看花了一样,那白色一闪而逝,也许是这正午阳光恰巧撒了下来吧。

场中还是那一黑一白,不过此时的疯人不知道是没了力气还是听了易年的话。

逐渐的安静了下来,也不再喊叫。易年见状,也缓缓的松了手上的力气,看着安静了下来,也渐渐放开。

此时间,房门开启,一位中年女子伸着腰,穿着一身农家妇女的打扮,从屋中走了出来。

脸上还带着些许睡意,看样子,不知是午睡刚醒,还是被这院中吵闹扰了清梦。

易年见状,忙向着妇女解释:

“阿婶,实在是不好意思,刚在外面敲门轻喊,见无人应答,便擅自做主,跳了进来,吓到了大叔,失礼之处还请谅解。”

那妇女见是易年,连忙说道:

“哎呀,小神医说的哪里话,明明是咱刚才屋里睡的死了,没听见小神医的呼喊,都是咱的错,小神医这么说,那可真叫我这妇人不好意思了。”

一边笑着说着,一边从房前墙根地上搬来了把椅子,用袖口擦了擦上面的灰尘。

将易年引进院中搭建的简陋凉亭,放下凳子,请易年落座,

继续说道:

“这人今天是怎么了,这些天有外人前来,也没见他这个样子,小神医您别见怪啊。”

易年笑着说不会不会,询问了一下当时的情况,那妇人见易年不像假说,就接着说道:

“也不知从那湖边山洞看见了什么,回来是疯疯癫癫又哭又闹,见人就咬,逢人就打。

听村里人说,这是中邪了,请了先生,驱了鬼,喝了黄符水,可算是安静了下来。

不过自那之后整个人也变得痴痴傻傻,一天天的就坐在井边发呆,嘴里总那么念叨着。

这一起生活了二十几年,也听不出到底说的是啥。”

“这我还想着带他去找小神医你去看看呢,就是最近农活太忙,还没得空,怕误了庄家。

就这么把他锁在家里,中午我地里回来,家里有人都不敢开门,生怕他跑出去寻不见了。

就这样子跑出去,不得急死个人哩。”

妇人说道此处,眼中也泛起了丝丝红意:

用那刚擦完凳子的袖口,又擦了擦眼角的点点湿意。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易年看着妇人,又看了看依旧坐在井边的男人,开口说道:

“阿婶,您也别急,我一会仔细的给大叔看看。

以前发了疯的人我也见过,还是有能治好的可能的。

现在大叔的样子,不是比前段时间好了不少了吗。”

妇人听得,叹了口气:

“哎,是比刚回来的时候强,不过现在的这个样子,终究不是个法子。

要是孩子从城里回来,看见他阿爹这个样子,哎。。。”

说完,又叹了一口气,仿佛身上的精气神,都随着这口气,消散了一样,整个人也变得有些萎靡。

易年知晓妇人不易,心下也打定了主意。对着妇人说道:

“那阿婶,你先忙着,我过去给大叔检查检查。”

说着,易年起身向男人走去,来到井边,蹲下身子,对着男人轻声的说道:

“大叔,别怕,我是大夫,是救人的,你把手伸出来,我给你把把脉怎么样?”

妇人见易年开始瞧病,哪里有心思做活,就在原地站着,看着易年。

见男人又恢复了刚才的样子,呆呆的望着井口。

嘴里嘟囔着依旧不知道是什么的话语,易年也不再多言,轻轻拿起男人的手臂,放在自己的膝盖之上。

手指轻触,诊起脉来。

不多时,易年将男人的手臂放下,又把头轻轻贴近男人。

稍稍侧头,耳朵好像在用力一般,有些发红,静静的听着。

此时的农家小院,安静的有些异样。

听了大概半盏茶的功夫,易年起身。来到妇人面前,说道:

“阿婶,你也别太担心,能治,不过需费些时间。

一会我给您开个方子,您晚些时候去把药抓来,我把服用方法都给您写下。”

妇人一听这话,激动的跪了下来,向着易年连连叩首,嘴里喊着:

“谢谢小神医,谢谢小神医,您就是咱家的再生父母啊。”

眼角的泪终于夺眶而出,只是,这时的袖口在忙着作揖,没工夫来擦泪了。

易年紧忙扶起妇人,嘴上说着:

“阿婶莫要如此,您这是折煞晚辈了,小子我可受不起您的大礼啊。”

说着将妇人扶起,对着妇人说道:

“阿婶,还麻烦您找来纸笔,我把方子写下。”

妇人起身,连忙进屋找来纸笔,幸亏家里孩子上过私塾,这笔墨纸砚倒也齐全。

片刻功夫,易年写完单子,交给妇人,让妇人一定小心谨慎,可不敢抓错药方上的药量与种类。

妇人连连称是。

易年见妇人如此,想来也不会出什么差错,又从怀中拿出了一个白玉小瓶。

那瓶子通体乳白,周身无瑕,在阳光的照射下,瓶身上散发着奇异的纹路,煞是好看。

易年从瓶中倒出两粒丹药,那丹药只有十分之一大豆大小,颜色发青。

倒在手中,隐隐可以见到丹药上有着一层薄薄的雾气。

雾气在阳光的照拂下,竟然也不散去,着实有些神奇。

打那丹药自瓶中倒出之后,就开始散发着阵阵幽香,味道飘到了不远处的男人那里。

见得男人竟然也回过头来往这边瞧了瞧。

易年把丹药递给妇人,嘴上说道:

“先吃我给开的方子,照着上面的吃法。

吃上三天,三天之后服一粒丹药,再三天之后,再服一粒。

千万切记,这丹药三天一次,切莫多吃。”

而后看了看手中的小瓶,犹豫了一下,

又从中取出一颗,递给妇人。

又交代了一次,如果两粒不见好的话再服这第三粒,如果有好转,可不能多吃。

妇人见易年严肃的样子和两次三番的交代,何况还是关乎这自家男人的后半辈子,那真真的是记的比村里的闲话还深。

易年见了,也不在多言,叮嘱了几句,起身准备离去。

妇人快步走到院门前,把门打开,恭恭敬敬的送别了易年。

出了门,拿起方才丢在门外的竹篓,见得院外聚集了十数人。

估计是刚刚这院里的声音过大,吵到了附近的邻居。

众人见出来的是易年,也都满口的小神医,易年与众人纷纷问好道别,从村中离去。

小说《归处有青山》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