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推的小说名字叫做《东方:崛起1522》,是一本十分耐读的李子园,历史脑洞,历史,种田,穿越,明朝作品,围绕着主角李子园之间的故事所展开的,作者是猪林弃闲。《东方:崛起1522》小说连载中,最新章节第204章 秋航开新船,作者目前已经写了44.0万字。

一、作品介绍

《东方:崛起1522》小说是网络作者猪林弃闲的倾心力作,主角是李子园。主要讲述了:李子园来到了某时空1522年4月2日,明朝嘉靖元年三月初六,成为一名海商。机会难得,他要好好经营,移民建设,发展领地,扬我华夏。单个的现代人想要改变古代社会很困难,一不小心还可能被古人同化,李子园不想被同化,他想要开拓出一番新的局面。困难重重,危机四伏,还好,他有100年的时间…...

二、书友评价

作者大大的书籍还在推荐中,读者很喜欢这本书,但是还没有评价哦!

三、热门章节

第159章 制硝

第160章 开工

第161章 赚钱的和斗狠的

第162章 归来

第163章 看看情况

四、作品试读

三月二十,李子园与麻生三郎道别,正式踏上前往自己领地的旅程,他给自己预备的领地——后世的北海道现在的虾夷地——取名北望岛,没什么特殊的含义,就是字面意思。

经历了初来时的惊心遭遇,李子园直接下令走直线,远远绕开了海盗可能活动的区域。

混口食号上,李子园正在甲板上给手下们做扫盲。船上的伙计(李子园很想叫他们水手,但他们的工作好像又不仅限于水手,比如留在芦屋的那两个伙计,为了方便以后把在船上工作的统称水手,一旦有其他任务就叫伙计)人数是超编的,本身是为了方便回大明时接收新船。此时正好方便他分组轮流开班。李子园把脑海中魔改版的小学语文、数学和自然教材扒拉了出来,开始尝试自己的教师生涯。

船员们忍受了李子园七天的摧残,终于在三月二十七清早抵达了希望港(后世北海道石狩市附近)简易的码头处,不过入目的场景却让李子园感到浑身冰冷:整个码头犹如泥洼子,后面的营寨更是一副半废墟的样子。

李子园忙下令众人戒备,自己和护卫队披甲准备下船查看情况。

码头处冒出来这么大一艘船,眼睛正常的肯定都看见了,希望港“父母官”张翰没多久就带着人匆匆赶来。

李子园忙问道:“你们被人袭击了?这里发生了什么?”

“没人袭击,东家,这是发洪水了。”张翰答道。

看着张翰野人一般的憔悴模样,李子园好半天才蹦出来一句:“辛苦了。”

“情况不容乐观,”张翰不是矫情的人,只是继续汇报情况:“开春后气温上升,许是山上的积雪融化形成春汛,万幸发现得早,人员都躲进寨里了,不过物资损失大半,还好你们来了。”说到这,张翰眼圈一红:太难了,没准儿还有秋汛等着呢!

李子园瞅了瞅脑海中的地图,希望港就安在那么大一条曲里拐弯的河不远处,这还没做好防洪工作的哪受得了。于是他吩咐张翰把人的集合起来,带好还能用的财物,“我们搬家。”他说道。

混口食号已经满载了,这么多人携带着行李再上来李子园也不知道会不会出意外,便吩咐他们先自行收拾,船要掉头先去找新家减减负。

众人马上行动起来,混口食号麻溜地摆舵转帆,沿着海岸线往西南行去,在将近十公里外一处小河入海口附近停了下来。照地图显示,此处已经靠山,采点石头造东西做水泥应该挺方便了,小河就算泛滥也好治,还能提供灌溉,没准还能利用点水力,没的说,就这里了。

希望港这个名字李子园还是很喜欢的,但毕竟不是同一个了,因此李子园给这处规划中的港口命名“新希望港”。众人放下舢板分多批次先把部分金属块运送上岸,平整土地砍伐树木,临时先弄个仓库。护卫队则早已穿戴整齐在附近警戒——河边的土著阿伊努人村落还是挺显眼的,虽然看上去也就三五户。

留下总管陈潮带着大部分人工作,李子园这边十几个人乘着减负不少的船去接人。距离很近,不多久就又回来了。

李子园准备先造码头,目前没有帐篷,哪怕营地半天就建好也没法住,更何况这么多大树,恐怕清理出来都要几天,便索性先造码头了,众人晚上就在船上挤挤就好。

在船上待久了的水手们还是很卖力的,一下来就努力砍伐起树木来。插一句,当地的树木种类还是蛮丰富的,名贵树种比比皆是,达到“造全木飞机以躲避雷达侦测”级别的也不在少数,就这么砍了做临时的码头和营地,李子园表示内心很痛,盖因新鲜的木材本来需要经过自然阴干或者烘干后才能使用,否则将来会面临变形开裂等问题,但李子园没法等了,以后再换吧。

老希望港的48口居民在张翰这位父母官的带领下也跟着伙计们一起,虽然士气不怎么高,还有好些挺着大肚肚的孕妇,他们依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躲开!”砍完最后一斧头的伙计边跑开边喊,周围的人四散开来。随着“嗤啦啦”的声音响起,大树轰然倒地。

“又一棵,嘿嘿嘿...”充满干劲的伙计开心地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旁边的伙计过来用力将砍倒的树木砍枝扒皮运到岸边。树枝和树皮还有其他用处,会被分别码放在堆场。

另一边,两个木匠带着几个伙计专门负责把新鲜的木材加工成需要的形状,待物料充足他们就要开建码头了。

众人正忙碌着,护卫队那边突然发来示警,居然是十来个阿伊努人带着弓矛过来理论了,是真的来理论的。这会儿忙着干活的都大几十号人了,还有这些甲胄精良的护卫,武器只是他们拿来壮胆的。

听到示警,张翰连忙赶了过去,李子园也跟在其后,一些和土人打过交道的也纷纷跟上,如此,当有能力跟土人进行交流的人到来后,就变成了三十几人围着可怜的十来个土人。

阿伊努人对众人乱砍滥伐破坏自然的行为感到不认同,并委婉表示不希望他们来这里做邻居,最好到远点儿的地方爱咋咋地。听了只会用蹩脚土语的张翰转述,李子园下达指示:“他们在河对岸,我们与他们干扰不到对方,并且我们同在这苦寒之地生存是天尊赐予的缘分,祂希望我们携手共赢呢。”

那么天尊是谁?

李子园踢了踢假道士赵贤,后者会意摸了摸胡须:“那是所有生灵的神,虽然祂更偏爱人类,但祂给予了所有生物和人类共处的权利和方式,走的是自然之道。”

李子园趁他们在懵逼中继续道:“你们不是也崇尚自然吗?加入我们吧,一起感悟自然之道,建设和谐,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局限在狭义的委屈人类的‘自然’中。”

充作翻译的张翰目瞪口呆,这该咋翻译,还要不要翻译?这些话就算传到了他们也未必会理会吧?果不其然,等他磕磕绊绊说完,对面还是无动于衷。但张翰不敢过分刺激他们,虽然他们这边人少,但整个北望岛上几千上万土人是有的,也许有好几万,虽然零星分散着,还分成了好多派系,但自己这边才是外来人,引起他们同仇敌忾就不美了。

张翰小心措辞,首先表示自己和南边的和人不是一伙的,而是来自更远方的汉人,他们北边的同胞是知道我们的,善良热心又讲信用。大家可以做交易,土人们可以用动物皮毛、鹿角等物来交易铁器、粮食等生活用品,遇到困难了这边可以酌情提供帮助,如果愿意,甚至可以加入我们一起生活。

这些鬼话显然是不能让他们满意的,直到李子园叫人递上了一大袋粮食,七把小刀,两把斧子,三口锅和两件棉衣。果然财帛动人心,收下礼物的土人总算不哔哔了,双方约定了互不侵犯,土人们便离去了。

总算是和平解决了,众人舒了一口气,虽然没达成贸易协议,但李子园本也没打算跟他们进行什么贸易,按现在大明的物价,两张鹿皮才一两银子,至少现在他看不上,需要的话自己弄几个用用就行,现阶段新希望港首要任务是人口、农业、工业。商业往来主要在大明和芦屋之间,虽然他也挺想去界町看看的。

众人努力了两天,终于把简易码头先弄了起来,上下船总算不用舢板了。

又花了一周时间,用原木圈起了周长四百米的一个营寨,营寨当中还有大片的树木,就先放着吧,有空了慢慢砍,没空就当绿化也挺不错的。

接下来是木屋,木屋的建造就慢了,哪怕所有闲人一起,一天也就造了四座,这哪行啊!李子园直接命令造两个简易的大房,男的一间女的一间先把人塞进去再说。至此,除了船上的守夜人员,众人终于能在陆地上睡平稳觉了。

此时已是四月初八,阳历五月三号,现在连耕地都没整出来,华夏的种田基因怕是要受到抑制了,不过蔬菜倒是可以在营寨内试试,比如萝卜、胡萝卜、白菜,要不大蒜也整点儿?

不过接下来的主要任务还是造房子,木匠乃至船匠都不得歇,要先给苦哈哈的每家每户造起木屋来——反正是东家出钱,大家都开心!

总算是定下来了,那么接下来得事情就要推进了。李子园掰着手指算了算,砖头水泥优先级要排高,木头的寨墙可不能给李子园太大的安全感,而且他也不喜欢四处漏风的木屋,虽然明人造的木屋其实不怎么透风。下水道、化粪池也得弄起来,蛮荒之地卫生非常重要;然后是制造铜钱,如果不是要优先解决安全问题,他都想直接铸钱;还有船,还有火枪火炮,他都想造,可就是没人啊,啥也办不成!

小说《东方:崛起1522》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